丧事礼仪都有什么礼?丧葬习俗的演变史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丧事礼仪都有什么礼,丧葬习俗的演变史。如果大家在阅读下述文章之后对这些问题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去95154殡葬服务平台求助。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文章。
丧事礼仪都有什么礼?
一、报丧:家里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请事户族长辈协同料理几日发殡。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远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过五天。孝子出门报诉,身着孝服,手执丧棒,有一熟悉亡者亲属的人领着前去报诉,孝子每到一家侧跪门边,等被请的人见面,孝子叩头后再离开。绝对不能进家门。
二、做道场、行大礼,道场分僧人道场、阴阳道场两种。僧、阴阳道场可在同一灵场堂念诵,但须僧念道停,轮换开进行,僧人超荐不破土、不上坟,送葬素斋素食不收报酬,但不是佛门子弟不去念经。阴阳道场有随堂食、三报食、铁罐食三种形式。凡家族少、儿孙少、家庭贫寒者多举行随堂食吊丧形式;家庭经济较富裕,亡人生前积恩布德、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好,众人尊敬的人家多举行三报食(报大地、报祖先、报父母养育恩)的吊丧道场;极少数家庭经济殷富。房舍数院、田地数顷,亡人生前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过“寿喜”(七十岁)众人尊敬,后辈儿孙又在官场为官的,老人殁后儿孙为亡者“铁罐食”场面雄伟热闹,(有三个高贡,五个道士组成的念经道场)吹、念、纸活、挽联、出丧都十分讲究。
三、香蜡。灵堂要点香,日夜不停,绝对不能断了香火,蜡烛也一个道理。每天吃饭时间要先敬逝者,把饭盛好放于灵前桌上,筷子要竖插,不能横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后,亡灵停放灵堂内,吊丧期间家庭妇女(妻、儿媳、出嫁女儿)跪于灵前门外两侧麦草上致哀,有吊丧者一来即大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直至客走为止。夜间有儿子守灵。
五、移灵。移灵过程中,亲属哭泣切忌泪水掉在逝者脸上,移灵过程中打伞挡住头部。
六、烧轿。出门的头天夜里23点至1点(子时),将逝者衣物、纸糊的童男童女、聚宝盆、摇钱树、现代人还加了电器等,在外边烧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殡不能走回头路,去和回要选不同的路线。
八、出殡时孝子执白幡,隔一段时间面向帮忙者跪下谢恩。
九、入土后,不能哭(入土为安),要围绕墓地转三圈。
丧葬习俗的演变史
丧葬习俗一直是大家比较重视的习俗之一,毕竟大家对于生老病死都是非常在意的,那么我们真正在接触到丧葬习俗的时候,可能只是知道当时的丧葬习俗有什么说法或者是什么流程,以至于之前有什么而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真正遇到的时候也是听到邻里邻居或者是亲人说的都是有什么流程需要准备什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丧葬习俗的演变史。
丧葬随着人类进化的不断演变,它并不是一个群体或地区的随机行为,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活动,它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礼仪,并且它还有规范的活动。在封建社会阶段,殡葬也是做为“凶礼”被归于“五礼”当中,被系统化,具备严实格、繁富的礼仪流程。
尽管古时候沒有像近代一样将“殡葬”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开展系统、现代化理论的科学研究,从各代的史书著作和地区县志中的记述,能够看得出殡葬对于古人有着更关键的实际意义。丧葬对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批批以丧葬为研究对象的专家学者涌现出来。
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亮采生前所著的《中国风俗史》,书中将丧葬单列为一节,阐述了各大时期的丧葬情况。此书被称为中国社会史第一部专著,一直有其学术价值,不断再版。
1927年11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成立民俗学会,至此,民俗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各地民俗学研究也开始普遍发展。丧葬作为民俗研究的范围,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1933年,杨树达所著《汉代婚丧礼俗考》由商务印书版,该书由《汉书》等历史典籍中引用丰富的材料编辑而成,展示出汉代葬俗、制度。
丧事礼仪都有什么礼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因为丧事礼仪在我国进行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每一个时期和地方丧事礼仪不一样。所以大家需要去95154殡葬服务平台进行了解。
导读
丧事礼仪都有什么礼?
· 报丧
· 做道场、行大礼
· 香蜡
· 卧草(跪草)
· 移灵
· 烧轿
· 出殡不能走回头路
· 出殡时孝子执白幡
· 入土后,不能哭
丧葬习俗的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