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服务站是什么?殡仪服务站的四种内容。
发布时间:2022-09-07 15:53:02 阅读:
编辑作者:殡仪服务站是什么?

一、源起
殡仪服务站,是满足现代殡仪服务需求、补充完善殡仪馆服务范围的新型建筑类型。新版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将殡仪服务站定义为具有一项或多项殡仪服务,但不具备火化功能的服务机构。
由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许多的殡仪馆已经占据了城区中心的重要地段,对周边的业态环境、生态保护等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且由于传统文化中对于殡葬的观念一直处于敬而远之的保守状态,这就形成了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那么,兴建服务半径合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便民利民、移风易俗的殡仪服务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重要方式。
国内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大,殡仪馆择址较难,且存在着与居住区距离较远,服务半径过大等问题。因此,在城区中设置不带火化功能的殡仪服务站,是对殡仪服务的一种有效补充,同时,能够就近服务城区及社区丧属,更进一步地体现了便民精神,也避免了丧事大操大办,劳民扰民。
不具备设殡仪馆建设的条件区域,通过设置功能简单的殡仪服务站,能满足当地人群文明殡葬的精神需求,就近为丧户提供便捷、温馨、周到的服务场所。
二、设计原则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易经》
殡仪服务站以其独特的属性,需要以更为科学的设计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合理的打造,实现“逝有所安,故有所尊”的现代殡葬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三、规划布局
常规的做法采用高墙深宅,利用三面围合形成内向院落,与外部环境隔离,朝外侧的建筑表皮多采用实墙,避免对居民的干扰。
然而这只是以一种隔离的手段将殡仪服务站与周边环境进行分割,并没有很好地与环境相融。即使设计满足了功能需求,也满足了周边百姓集中办丧的需求,但却容易引发人的恐慌心理。换位思考一下,当周围住户看到隔路高大的院墙,第一反应就是想到遗体存放,情绪累积之下就容易引发社会事件。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规划布局,才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呢?
我们从人群的心理感受出发,先将殡仪服务站的功能进行剖解,将其分为对外的配套功能和对内的殡仪服务两个板块。
将对内的殡仪服务呈一字,排布在最远离居住区的东侧,将居民不太反感的配套功能以散落形式布置在地块西侧,打造成开放式景观公园,形成了居住区——城市道路——街边景观公园——殡仪服务的空间布局,达到了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目的。
从视线上分析,配套功能采用玻璃体的设计手法,使视线能一览无余,避免了百姓因看不见而带来的负面心理感受。
同样,殡仪服务区也不能完全封闭,可采用景观化的幕墙表皮,形成城市主题景观,来达到较佳的视线感受。地表道路——通透的配套建筑——高大乔木——城市画卷形成丰富的视线层次,因此来进行隐藏和遮挡。
四、发展趋势
工业4.0时代给传统建筑业注入生机,随着AI、AR、VR等现代技术的日渐成熟,智能化云殡仪服务在未来将成为主流,殡仪服务站未来将不仅仅作为场地的提供者,更成为缅怀逝者、关爱亲者的空间群落。
结合悼念和祭扫功能,殡仪服务站将与城市及住区相融,与景观环境一体,打破人群的恐惧心理,改变落后的殡葬习俗,如社区医院、社区超市等基础设施一般为周边居民提供温馨便民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