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殡葬文化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2-10-10 16:56:53 阅读:
编辑作者:殡葬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殡葬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殡葬发展的重点,也是从古传承至今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开展丧葬活动时,更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祭祀是借以表达人的思慕之情,忠信爱敬之意,是人道精神的体现,是祭祀的本质之所在。正因为如此,儒家强调以“神道设教”的教化方式教化民众,通过祭祀礼仪的形式,以体现人文的精神,就是民本理念。
2、孝道仁爱
丧祭之礼的道德本质是由孝道衍生出来的仁爱,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基本道德修养,丧祭的礼仪,是为了教导人们仁爱,丧祭的礼仪得到彰明,那么老百姓就会孝顺父母,这一文化核心延续到如今,也在丧葬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3、哀戚之情
人有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其中哀戚之情是丧亲以后的悲哀伤痛之情。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复归,死亡就是永远的失去,因此亲人的逝世给活着的人以沉重打击,使人产生不可抑制的悲痛之情。
这种情感是殡葬活动的主导情感,贯穿于殡葬仪式的始终,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逝者安息,生者安慰也是由此而来。
4、虔诚恭敬
虔诚恭敬也就是说对逝者的尊敬,从丧礼开始,延伸到祭祀。逝者为大,不管是开展祭祀还是缅怀,都应当抱着虔诚恭敬的态度。
以上四点便是丧葬文化的核心与内涵,尽管殡葬形式在创新,但其内涵始终未变,这也是真武山所传达的理念,让逝者生命得以延续。
殡葬文化的起源
原始社会形成后,因为有了固定的生活地点,也就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
那时原始氏族部落,没有人压人的现象,也没有贫富差距问题,部落里的成员人人平等。
原始社会的人,没有丧葬这个概念,大家对丧事的处理都非常简单。
遇到丧葬问题,部落里成员会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起帮忙将去世的成员扔掉。
“上世有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
这句话出处是《孟子》一书,准确的描述了远古人是如何对待丧葬的。
大概的意思是:
远古时候的人不会埋葬亲人,而是将死去的亲人,直接丢在荒野山沟里。
再等些时间,就会有大型的动物,或者一些蝼蚁和一些幼虫,就会把亲人给吃掉。
那时侯的远古人都没有开启智慧,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是很正常。
所以他们所有成员,对去世者的处理,都没有特别的过多尊重。
随随便便的就扔在荒野山沟、河里、或是扔山崖下。
把他们直接扔掉,李会珺觉得他们这已经算是礼貌客气的了。
因为有些远古人部落,因为天气、季节原因无法通过打猎获取食物,经常饿肚子食不果腹。
当遇到有成员去世时,整个部落的人,会像野兽一样分食之,这也是真事。
而丧葬文化的起源,也是在远古时侯。
是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才开始的。
殡葬服务对于殡葬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定要牢记于心,因为殡葬文化对于我国的殡葬服务非常的重要,他是殡葬服务的基础。